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 习近平主持会议
党纪学习教育·学条例 守党纪 | 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踔厉奋发新征程 | “人工智能+”加出发展新动能

主流舆论的建构:政府、媒介、公众

发布时间:2009-10-21  来源:中华新闻报  字体大小[ ]

    在主流舆论的建构中,有上下层两种舆论不断交互作用,形成和调整社会生活秩序。政府是规模最大的上层舆论源,所汇集和张扬的往往是治国思想、执政方针、外交方略、改革措施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舆论;来自公众的下层 ...

    在主流舆论的建构中,有上下层两种舆论不断交互作用,形成和调整社会生活秩序。政府是规模最大的上层舆论源,所汇集和张扬的往往是治国思想、执政方针、外交方略、改革措施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舆论;来自公众的下层舆论所汇集和传递的大多都是民众从自身利益、情感和意愿出发而形成的舆论,它通常反映的是民众的思想和意志,是民意的集中反映;媒介是主流舆论的传播渠道和交汇空间,是将主流舆论与大众愿望融合在一起的中介,并对主流舆论进行放大、引导和控制。社会的和谐状态实际上就是上层舆论和下层舆论达成高度一致,主流舆论主导了社会意识的走向。

政府是主流舆论构建的决定性因素

主流舆论建构中的关键因素是言论自由和信息透明、全面。在政府层面上,要创造良好的政治、民主环境,为主流舆论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流动提供宽松、自由的舆论场。来自政府的上层舆论反映国家意识形态,表现为整个社会经济观、政治观与思想体系,成为社会框架的神经系统。上层舆论如果集中反映了下层舆论,就与民意达成一致,从而构建社会的主流舆论。

1. 言论自由是主流舆论形成的前提

这里所说的言论自由是指在法律和符合人民根本利益范围内的思想表达自由。言论自由决定了主流舆论的生命力。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民主进程的推进,广大群众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参政、议政的愿望也更加强烈。特别是互联网出现以后,更是为普通百姓直接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思想观点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历史经验证明,只有社会舆论传播保持渠道畅通,下层舆论能够自由表达,使社会处在一种舆论平衡状态,才能最大限度地构建主流舆论。

2.及时、透明、全面地发布信息

政府意见全面、多维的公开化,是政府引导、控制主流舆论沿着正确方向传播的关键。在全球传播时代,凡是封锁自己声音的政府就意味着把舆论主导权拱手让给了其他力量,导致自己的政治控制能力的虚弱和控制范围的狭窄。

另外,要进一步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使得政府由宣传控制者变成信息提供者,通过策划大量的信息并主动向媒体提供来巧妙地影响和引导媒体传播主流舆论。新闻发言人制度实际上就是政府尊重传播规律,依靠新闻发布来进行议程设置,使政府决策的权威性与媒介的影响力相结合,在公众当中形成广泛的相关的讨论议题,最终实现政府议程、媒体议程、公众议程三者的和谐统一。

公众舆论的上达是主流舆论构建的基础

公众舆论是上层舆论赖以形成的前提,是上层舆论的源头和反馈系统。只有下层舆论也不断地流向社会上层,才能形成上下层舆论的对流、互动状态,从而形成主流舆论。

1.积极参政议政

作为主流舆论普遍主体的广大公众,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把自己融入到中国和平发展的大环境中,主动地了解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对各种社会问题积极发表意见,并通过媒介不断传达自己的声音。

2.加强理性思考

处于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中的公众虽然具有共享的文化、历史传统和记忆,面临着共同的现实社会的变化和舆论的客体,但是公众的物质手段和文化素质的分层直接影响着国家主流舆论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交集并凸显,利益多元化,思想多样化,从而公众舆论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公众舆论中也有一些是消极、错误的,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也有一些非理性和盲目,这就需要公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理性思考。

媒介是主流舆论的载体和中介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电子传媒的出现和普及以及网络传播的崛起,使得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获得信息、感知世界的最重要的来源。与此相对应,大众传媒成为主流舆论的主要表达渠道,并且通过议程设置等方式深刻影响、主导着舆论的形成和发展方向。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之一,媒体处于执政体的管理体系之中。由于中国执政党和政府具有很大的政治权威,中国的大众传媒也具有较强的政治形式,因此他们对于主流舆论共识的构建能力比任何国家都强大。政府、公众通过媒介形成互动共识是主流舆论形成的手段。

大众传媒尤其是主流传媒要增强社会责任感,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党和人民喉舌的功能,同时加强传播艺术和策略,通过多种传播形态传播主流舆论,为中国和平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全球公众传媒摘编:彭泉波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