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两农妇创办全国首家法制民歌学堂 免费培训学员20多人
公众全民讯(龚超 刘万能 杨智斌)“一碗水要端平,偏高偏低都不行。法官本是公平秤,若办错案招骂名。身要清白艺要精,手拿状纸脚要勤。对照条款莫差误,无理判输有理赢……”歌师雷永竹刚唱完,县法院法官顾业成就回答起来:“师傅哎----一碗水来平展展,人民给我好饭碗。乡亲叮咛装心上,稍有差池都不敢,黑钱烫手要拒收,正气才能壮肝胆……”
民歌学堂歌师在教群众学唱法制山歌
这是5月10日,笔者在贵州榕江县首家民间自办的“民歌学堂”,听到的一段“师徒对唱”。
大山深处的榕江县,民族文化古朴浓郁,民间自古笃信“饭养身,歌养心”,无处不歌、无时不歌,歌声中的人生哲理,对止纷息争、教化乡风、构建公序良俗具有重要作用。但前些年在打工潮影响下,许多村寨的民歌逐渐衰微,后继乏人,同时因拜金思潮等侵袭,一些人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淡薄,赡养、离婚等案件不断上升,常为蝇头小利闹纠纷。该县古州镇头塘村雷永竹和场坝社区田福云,均是年届四十的苗族农妇,自幼跟随公婆、父母学唱民歌,对苗、侗等民族的山歌、嫁歌、树屋歌、满月歌、丧堂歌等,都较为精通,更能“见什么编什么”,与歌友合制了数十本歌碟,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歌师。田福云自创的5本专集歌碟,被京津沪等8省市歌友奉为教材,不少村民还边犁田边播其歌碟。雷永竹自创了4本专集歌碟,其自编“小菜名”一歌,形容冬瓜“中年半纪来打粉,脸上汗毛两寸深”,成为村民口头禅。几年前,县法院为借助民间智慧化解涉诉纠纷,在全国率先创办了“民歌法庭”,将其二人聘为“民歌调解员”和法制宣传队员,她俩至今已随队进村,用民歌宣传法制30多次。
今年初,两歌师向县法院院长杨武泽提出,想自办一个法制民歌学堂,为乡亲义务传授民歌和宣传法制,“让更多的人懂歌、爱歌、唱歌,不做混帐事,做个善良人”。得到县法院大加鼓励和支持,院领导还多次率法官到学堂学艺。
农历2月2日,民歌学堂在雷永祝家一栋低矮平房里正式创办。没有花哨的仪式、豪华的教室,甚至没有一张课桌,只有高低不等的椅凳,老幼参差的人群和或脆亮或沙哑的嗓音。通常选择星期天开课,两歌师教一句,学员跟着唱一句,第一支歌就是“法制民歌大发扬,学唱民歌在头塘,老少坐在学堂上,你教我唱闹洋洋。”又请来本县知名山歌词作者欧波作指导,又将“奉劝君”、“莫离婚”、“奉劝街坊邻居们”等劝世歌,印成歌单发给学员和贴在墙头。天晴时,学堂还搬到百米外大田坝的古榕树下,让歌声与田野蛙声汇成一片,与身边都柳江涛声融为一体。傍晚,师徒们唱累了,就凑钱“打平伙”吃饭,边吃边唱。
随着学堂渐渐出名,村内外许多人成了学员,邻县人也慕名而来,都不必交学费,还吸引了不少村民围观和跟着吟唱。学员中,有几岁的儿童,有怀抱幼儿的哺乳妇女,有青壮年法官。田福云将其8岁女儿李佐思、雷永竹将儿女及侄女,也拉进了学堂,在4名小朋友影响下,另有14名儿童成了学员,目前都能独立演唱三五首民歌。李佐思说:“妈妈是大歌师,我也想在长大后,当上唱民歌的大歌师、大专家!”7旬农妇陈丽华说:民歌学堂办得好,再不抓紧传授,今后就难得听到了;这些歌教人尊老爱幼,莫做坏事做好事,老少都爱听。
两歌师还将学堂办到“校园”外,每逢乡村节庆活动,或有办喜事人家邀请,就率学员前往,扩大了传唱范围。创办两个多月来,学堂已培训学员11期,拥有固定学员20余人。两歌师还借教学之便,运用民歌调解涉法涉诉纠纷7起。
据了解,这个由农民义务创办的法制民歌学堂,是贵州第一例。笔者搜索网上,目前全国也无第二家。
中国公共公众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